虽然距离采暖季开始还有一段时间,但很多市民已经开始满怀期待着温暖惬意的到来。不过这种温暖惬意的背后,藏着我们不熟知的健康隐患——“暖气病”。“暖气病”带来的危害,小到嘴唇干裂、咽干声嘶、鼻出血等轻微症状,大到呼吸道感染、慢阻肺、哮喘、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病症,这无一不提醒我们,暖气既是“朋友”又是“敌人”。那么,究竟室温保持在多少我们才舒适?又怎样才能预防这些疾病的出现呢?
室内温度过高容易引发肺炎
《山东省供热条例》规定,热企应保证采暖供热期内用户卧室、起居室的温度不低于18℃,而很多居民家中的温度远不止这些,很多市民为了贪暖还会紧闭门窗把空调一并“征用”。然而,温度高了,但随之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却频繁光顾。
专家指出,如果室内温度过高,呼吸道水分就会蒸发较多,肺和上呼吸道会比较干燥,容易引发肺炎等疾病。此外,当空气湿度低于40%的时候,感冒病菌和其他能引发感染的细菌繁殖速度也会加快,致使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发病率猛增。
室内18℃—24℃适宜
如何预防“暖气病”,专家表示,除了多开窗外,更重要的是时刻留意室内温度。相对来说,室温保持18℃—24℃,湿度保持50%—60%为佳。
如果感觉家中空气干燥,可以每晚临睡前,在床头或床下放一盆清水,在室内多养些绿色植物;其次要养成多喝水的好习惯,但不要养成清晨喝淡盐水的习惯。专家表示,北方本身就是高盐地区,而高盐习惯和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大关系,所以不主张再喝淡盐水。
另外,专家提醒,如果室内较干燥,也可以多吃些黄瓜,尽量少食用酸辣等刺激性的食物。
房间应多进行冷热交替
目前人们的居室环境已经变得越来越舒适、越来越不受自然气候的制约,但这反而成了引发各种居室病症的“罪魁祸首”。
所以,经常调节居室温度,冷热交替的环境可以使人的生理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地处于“紧张状态”,生理调节能力可以逐渐适应温度的急剧变化,提高了人体的适应能力。